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经信委对全区100余家委办局的信息化情况进行了摸底和分析。全区各单位共有200多套应用系统,系统的架构和数据库类型、结构都不相同,各业务系统无法交互共享数据,产生了信息孤岛。同时数据缺乏统一的采集口径,造成数据价值难以体现。为此,大兴区经信委提出建立大兴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旨在实现跨不同硬件、不同网络环境、不同数据库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交换,为公共服务与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大兴区经信委与同方大数据产业本部共同搭建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理台,依托现有信息化环境,充分发挥同方大数据产业优势,构建如下平台内容:
1、数据资源中心
数据资源中心的建设包括基础库及各类专题数据库。结合大兴区近几年信息化重点应用方向,建设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的专题数据库。
2、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据的采集,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与各业务之间的数据交换、各业务部门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且建立资源目录管理系统。
3、数据分析和挖掘平台
提供多维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数据的相互关系找出规律,建立模型,并用此模型预测未来数据趋势,最后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系统管理与运维平台
系统管理和运维平台应提供共享交换平台所有硬件及共享交换平台运行的监控功能。
5、政务信息资源门户
政务信息资源门户从工作人员及各级领导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关注功能、心理和接受能力,为用户提供了明确的功能入口、方便的查询,在每一个过程都为用户提供准确、清晰的信息提示。
6、机制和规范建设
包括共享交换机制、共享数据、共享交换节点、数据存储使用以及安全管理等规范的建设。
同方围绕“大数据”,探索数据服务新模式,逐步建设完善大兴数据资源中心,实现以数据管理、监测评价、服务推送三位一体的新型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积极思考大兴经信委及经信委信息中心角色转变,探索大兴经信委职能转变之路。夯实大兴区经信委既有职能,全面把握大兴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态势,研究大兴区的发展方向、政策等,并为领导提供大兴区产业发展的辅助决策,进一步助力于“智慧大兴”的发展需要。